会颔首微笑吧。
首先,查了一下章含之生平,并未发现她在纽约长大的记录。
其次,中式英语,指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中的中介语,特征是语法和语序受到中文表达习惯影响,比如我改四六级时经常遇到的I very much like。
第三,题主想吐槽的,大概是他们的中式口音。作为一个曾经干过口译(交传)的人,我想说口音其实并不是问题英语口语,因为译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口音的问题。领导在说话的时候,你在转码,把听到的中文,转换成速记符号写下来,领导一停,你马上就要开始翻译,动作慢的甚至来不及记最后几个字。翻译的时候又是一次转码,把速记符号转换成英语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员首先没有时间考虑润色的问题,各个环节衔接非常紧,其次译员没有多余精力来管口音,连翻译内容都只能通过平时训练所形成的习惯表达来进行,哪个熟练用那个,哪个先想起来用哪个。特别是中文常见的省略主语,怎么断句,怎么划分意群,都是大量消耗思维能力的,谁还管你口音?这次美方译员不仅是华人,还是翻译名校蒙特雷毕业的,翻译成啥样了?
第四,译员带有中式口音,我不知道如何就与泱泱大国的价值观输出扯上关系了?价值观蕴含在内容里面,而不是在口音上面。普通话说我爱你与四川话说我爱你,难道有区别吗?是说普通话更爱一点还是说四川话更爱一点?只有自卑的人才会想着一板一眼地模仿外国人口音,因为他渴望通过放弃自我而获得洋人的认可。和张京一样,我也是外国语学校出来的人,我读书的时候也是一口英音,后来觉得无所谓了,就形成了混合口音,但是能听出底子还在。我相信张京如果只是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她的口音会“地道”很多。
第五,从同行角度看,张京的翻译质量无疑是很高的,实现了准确连贯表达地道,相反英语口语,美方翻译我注意到有若干处语义缺失或者表达不够严谨。前几天我跟一个不懂装懂的门外汉对线,他的观点是张京只能得80分,如果给他一个速记员,他能翻译得更好。我当时就笑了,张京是速记翻译一条龙,他看着速记员记的笔记翻译,都不算口译了,算笔译差不多,准确说其实叫视译。所以不要觉得能看无字幕美国大片就是能翻译,电影对白都是很口语化的,相对简单很多。
第六,不是说在国外长大就能当翻译,翻译是需要大量训练的,有双语背景的人确实起点较高,但是做翻译不是说会理解会表达就行。举个例子,【例子没了】,这种职业敏感性,没有专业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
最后,题主一个问题反映了很多问题,首先是信息有误,其次是概念错误,第三是逻辑混乱,甚至毫无逻辑可言。我还是很生气的。少看公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