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我们定义的“英语启蒙”是什么含义?
如果就是给孩子读读单词,听听儿歌之类的,带有游戏性质的,只是为了让宝宝接触到多一种的语言素材,可以从孩子出生就开始。
如果这个“英语启蒙”是指的系统性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比如,词汇量多少,分级阅读刷到几级?我倾向于从孩子满3岁开始做英语启蒙。
一、宝宝3岁开始英语学习适合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
目前,很多家长都认为,0-3岁的宝宝应该英语启蒙,总结起来,原因不外乎两点:
第一,英语学习是刚需,早开始不如晚开始。
第二,0-6周岁的孩子正在经历语言敏感期,顺应敏感期,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事半功倍”。
还有很多爸妈认为,最好是一生下来,就让孩子置身在双语环境里,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成了“双语人”。
为人父母者,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也让孩子成为最好的。
但是,这样的“双语宝宝”教育计划,对父母双方、或者至少是其中一个人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如果父母不是“海归”高知,或者干脆就是中外联姻,很难创设这样的语言学习环境。
更何况,无论是从语言学习规律上看英语启蒙,还是从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上讲,这样的英语启蒙计划,都算不上最经济高效的方案。
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从3周岁开始是比较合适的,这是很多专业的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共识。
比如,《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本书告诉你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一书的作者——美国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应用语言学博士王青,还有《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一书的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外研社资深编辑盖兆泉,等等。
王青博士多年研究“第二语言(英语)”的教学方法。盖兆泉编辑是北京外国语英语硕士,儿子Gary在她的指导下,从小学习英语,成绩显著,11岁到美国无障碍插班小学五年级。
为什么是“3岁”呢?第一,孩子的青春期之前,都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第二, 1岁之前就开始英语启蒙教育, “性价比”并不高;第三,0-3岁学好母语,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更重大。
二、0-12岁都是语言关键期
在20世纪50—60年代,语言学界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语言关键期假说”。这一假说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神经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这个假说认为,人的大脑里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叫作“布罗卡”区。在青春期之前,这一区域是处于活跃状态的,12岁会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 区便会关闭。
孩子在12岁之前学习的语言,是在直接储存在“布罗卡”区,语言是和具体的意象直接对应。
比如,“”对应的水龙头里流淌的水、山间的溪水、天上的雨水……
过了12岁,再学习的语言,大脑会将这些语言存储在记忆区,每次调用的时候,要从记忆区回到到“布罗卡”区,寻找母语对应,然后才能和具体的意象产生连接。
还是“”这个单词,大脑在识别的时候,必须先翻译成母语“水”,然后才能对应到溪水、雨水的意象。
因此,“语言关键期假说”认为,青春期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从严谨的科学理论角度来讲,“语言关键期假说”,直到现在都还存有大量争议。科学家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在赞成的阵营里,也还有研究者认为,只存在“语音关键期”,语言学习的词汇、语法等方面,是没有关键期的。
这个假说很难通过大量可靠的实验来证实,因为不可能用任何一个孩子做亲身实验,所以论证基本都是靠理论推演,这就难免会引起学术上的意见分歧。
总之,关于“语言关键期的假说”,研究者们的共识是,语音敏感期是存在的,语法、词汇等方面则不太明显。
语言学习的语音敏感期是2-12岁,年龄越小,越有优势,过了青春期后,再学习英语,想要形成完全纯正的口音,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孩子从小学习英语的好处,还远远不止口音纯正这么简单。
首先,及早开始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让孩子更加聪明。
21世纪以来,神经语言学方面的重磅研究成果之一就是,早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孩子,脑灰质密度会明显增加。
大脑灰质体负责人类包括记忆、话语、感官知觉在内的信息处理,灰质密度增加对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孩子在日后的学习中优势明显。
从小学习第二语言的孩子,不但沟通能力、阅读能力、听力技巧和记忆力比只会母语的孩子更好,认知灵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层次思维能力,也都因为外语的学习得到了增强。
学习外语甚至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减缓大脑衰老。
其次,及早学习外语,有利于孩子批判思维的养成。
什么是批判思维?简单地说,批判思维就是一种把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分开的能力。
批判思维要求我们对任何的信息和结论都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力图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判断,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反对。
学习第二语言的人,面对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更是这种语言背后承载的,与母语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
多元的视角,对一个人更全面的掌握信息,更理性的思考问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歌德曾说,不懂外语的人,就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母语。
学习一门外语,能够让人对自己的母语和母语文化理解更深刻,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最后,从幼年开始学习英语,无论是从学习心态上,还是学习资源上,都有巨大的优势。
孩子越小,好奇心越重,对新事物的态度更开放和积极,所以,他们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地大声唱、大声说,这对于语言学习是第一关键因素。
而大孩子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羞耻心,就会害怕出错,害怕丢脸,反而不敢开口。语言首先是用来“听”和从“说”的,不开口,进步就慢。
从小开始学外语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习资源丰富,而且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原版英语书可以保持同步。孩子学起来兴趣十足,家长也省时省力。
由于国内教材缺乏,目前孩子的英语启蒙,大都要借助国外原版的书籍,这是不争的事实。
国外的出版物都是针对孩子的母语能力,严格按照年龄设计的。孩子的英语学习起步太晚,就会面临无书可看的困局。
譬如,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母语已经可以独立阅读小说《哈利波特》中文版了,由于英语水平有限,能读懂的英文书都是适合三四岁孩子的低幼读物,他能愿意读吗?
相反,如果孩子能够从3开始学习英语,那么,他的认知水平和同阶段的英语读物是保持同步的,他就能够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能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
三、1岁开始英语学习,“性价比并不高”
第二语言的学习要及早开始,但是,并不需要无限制地提早到出生开始。
大多数提倡从0岁开始学英语的言论,都会援引一段TED演讲,作为自己观点的科学依据。
这段演讲的题目是,《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The of ),演讲者是帕特里夏·库尔( Kuhl)。(《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TED演讲_腾讯视频)
库尔是“言语科学与心理学( and )”专业博士,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与大脑科学学院( for & )”任联合主席。
库尔博士的这段演讲,在一开始就对 “语言学习关键期”做了解释。
这也直接说明了“语言关键期假说”,到目前为止,还处在研究当中,很多的关键结论英语启蒙,还有待证实。
随后,库尔博士展示了几组精彩的对比实验,跟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她把1周岁之前定义为“第一关键期”。
第一组对比试验,是在美国和日本分别进行的。测试项目是,让两国宝宝对英文字母“L”和“R”对应的辅音发音进行分辨。
这两个发音,在英语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日语里是一样的。就好比,普通话里“花”和“发”,到了南方省份的方言里,就听不出差别了。
实验显示,月龄在6-8个月的婴儿,不论是美国宝宝还日本宝宝,分辨的能力是一样的。而2个月后,美国宝宝的分辨能力上升,而日本宝宝基本听不出差别了。
所以,库尔博士得出的第1个结论是,人类婴儿在8个月之前,是“世界公民”,他们对任何一种语言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婴儿从8-10个月的时候开始,辨音能力开始逐渐向母语方向发展,为学习母语做准备。当然,所谓的母语,就是在这一时期,婴儿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语言。
第二组对比试验,是美国婴儿和中国台湾婴儿的对比。测试的内容是,让婴儿分辨汉语里的“机”和“七”的发音,这两个发音在英语里没有差别。
同样的,6-8月龄的时候,两组宝宝的表现是样的。在这之后,让美国宝宝到实验室上了12节汉语课。库尔博士对此的形容是,“就如同家里来了个说汉语的亲戚一样”。
结果到了第10个月的时候,再进行测试,上过课的美国宝宝和台湾宝宝的辨音能力一样好,能够轻松辨别出“机”和“七”的区别。
因此,库尔博士的第2个结论来了,在8-10个月的这个“关键”时期,婴儿的辨音能力倾向性不明显。
在生活中广泛接触的语言信息,婴儿都能够辨别处理,只接触到母语,就只能识别母语,如果接触到两种语言,就两种语言就都能辨别。
第三组实验,同样的12节汉语课,一组婴儿看视频课程,还有一组听音频课程。结果,课程结束后再测试,音频视频课程对这两组宝宝的语言能力没有任何改变。
于是,库尔博士的第3个结论是,小婴儿语言能力的养成,需要在和“人”的实际交往中才能完成。
综上,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婴儿是在8-10个月时,形成了母语辨音能力。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能同时接触第二种语言, 是有可能养成“双语”辨音能力的。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库尔博士的这个实验,本意是通过研究人类婴儿的大脑活动,来探讨人类心智活动的本源。
库尔博士在演讲中提到了自己研究成果的应用层面,也只涉及“对脑缺陷儿童的帮助”,而不是婴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
因此,那些在实验室接受了12节汉语课训练后,已经形成了“双语分辨力”美国宝宝,在10个月后,要如何一直保持这种“双语能力”,库尔博士并不关注。
而这一点,恰恰是训练孩子学习第二语言,最关键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库尔博士的这段演讲,就断定孩子的英语启蒙要从出生就开始,否则就晚了,是很不严谨的。这个推论,有两大问题。
第一,婴儿在8-10个月时,要怎样学习外语,我们其实无从知晓。
实验室里,美国宝宝接受训练的12节汉语课具体是什么内容?库尔博士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笼统地做了一个比喻,“如同家里来了一个说汉语的亲戚”。
那么,这个说汉语的亲戚有什么要求?每天和宝宝说多长时间的汉语?说话内容都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没人能说清楚。
第二,10个月以后,这个“说汉语的亲戚”还要在家里住多久?如果这个“说汉语的亲戚”走了怎么办?……
同时,还有更多的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去哪里找这个“说汉语的亲戚”?请一个“说汉语的亲戚”(外教)长期住到家里,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综合这些因素,我们不难看出,把孩子英语启蒙无限提早到出生伊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操作性不强,“性价比”也不高。
四、0-3岁学好母语,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更重大
0-3岁的确是孩子的母语学习的黄金期。这是幼儿大脑和口腔器官发育的普遍规律。
这个规律是跨语言、跨国籍和跨人种的,是人类基因进化的结果。
3周岁是孩子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孩子,初步具备沟通表达能力,可以和陌生人交流,还能根据情绪和场景,调整语音语调。
孩子母语能力的水平,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学习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会跟随孩子的一生。所以,母语学习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去为过。
0-3周岁,重点发展宝宝的母语能力,是一个顺应自然成长规律的选择。在这个时期,如果为宝宝增加第二语言的学习,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对宝宝看护人的外语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库尔博士的实验也证明了,宝宝对语言的学习,只在与“真人”的“实际交往”中才会发生,音频和视频教学对婴幼儿学习没有任何效果。
如果想让孩子在0-3岁学习英语,要么父母的外语水平很高,要么,就要请一个英语母语人士作为孩子的老师常住家里。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挑战都不小。
第二,0-3岁的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导致学习语言的进程稍显缓慢。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孩子“开口说话”的月龄要明显晚于只学母语的孩子。
“双语宝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说话的速度都会比普通的孩子慢一点,因为大脑里经常要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
虽然这种差异只是局部的、暂时的,最终也不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造成“硬伤”,但是,这些影响会不会扩大到其他层面,就很难一言蔽之了。
比如,孩子开口慢,家长会不会着急上火,会不会下意识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耐心不足”而经常发脾气?孩子一直说话慢,小伙伴会不会嘲笑他,这会不会让孩子自卑?……
基于以上综合考量,语言及教育领域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基本都是,孩子3岁开始英语启蒙是比较合适的。
从世界范围的幼儿教育看,也鲜少有机构或者个人提倡孩子要在3岁之前学习第二语言。比如,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主张及早学外语的国家,他们将孩子学习外语的年龄定在了5岁。
写在最后
我们常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了“赢”,我们甚至习惯了去“抢跑”。
就孩子学英语这件事来讲,起跑线很明确,是“3岁”。而且,学习英语的“抢跑”优势并不明显。
3岁之前,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母语,表达自我,与他人沟通交流。
同时,孩子还要获得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比如,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包括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在内的生活技巧和习惯,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学英语是一个长期功夫,学成至少需要10年。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语言的习得规律,一步步来,慢慢来,才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