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想想应该如何看待呢?!突然发现再正常不过了!!别说学了十几年,如果在错误的道路上再学个几十年,会发现到时高低还是不会说,你说难不难受??
先放平心态不要慌!类比想想,自己从开始学说话到现在说了这大几十年的中文学英语,是不是觉得用中文做个汇报,参加个面试,乃至去相个亲都得提前练习练习;这个题目类比一下就变成了“怎么看待从小说中文,最后却连一次PPT说不清楚这件事?”OR “怎么看待健身这么多年,最后却没瘦多少斤这件事?”
浓浓的一副自怨自艾的失败模样。
所以需要接受一个经常甚至反复做一件事情,但是最后的结果看上去并不理想或者没达到预期的这个事实。然后别在那里嘤嘤嘤,而是去主动思考没有达到自我预期的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来分析分析学了十几年英语,却不会说口语,问题出在哪儿?
1.英语学了十几年,你确定你学的是“英语”?
觉得很多人对“学习”是有误解的,觉得自己坐在教室里就是学了;甚至还有觉得我交上钱了报班了,就是“高分必过”了!!作为考试大国的一份子,大家的认知便是【被动听课/考高分=学会了】。所以会出现自己学了英语十几年的幻觉,没夸张,真的就是幻觉!即便从小学1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一路上到初中,自己号称学了6年的英语,不妨现在回忆回忆还记得个啥?几个读音都不准确的单词和说不顺溜的句子,外加让不会英文的家长听上去感觉很厉害的几首英文歌。试问,真的有老师告诉自己这些单词的区别,或者在不同情景下它会如何去使用么?老师是否可以流利准确的用英语去进行交流么?如果有的话,那看到这篇答案的你,必然不会有题主这样的疑惑了。
从初中、高中、大学的英语学习,我们的目的就变得更加的简单粗暴:为了高分。当一个学习所有的目的变成了分数,变得极尽功利;便会失去它原本所有的美好,让人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喜爱和动力。毕竟衡量一切高低优劣的标准仅仅剩下了数字。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我们是真正去理解和思考这门语言,还是记忆和取巧的去掌握做题的方法。而这两者最终结果哪怕体现在了同样的分数上,但是一旦拉到活生生的现实运用中便会产生天壤之别;而这个运用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口语”。
所以可以更加赤裸裸地问问自己,我是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么?我是否有真正主动地去学习过它学英语,运用过它。如果这些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难过自己一句口语都不会说了。
2.口语作为输出项,远远比你想的更加难
在真正进行口语输出之前,我们可以思考你是否可以做到大量的输入。英语不好理解,我们想想中文。在我们真正可以说话之前,必定是大量浸泡在自身母语的体系中,在不断的积累的同时,开始进行输出表达的,表达的同时不断的犯错。伴随家长、老师的纠正,帮助大家建立一套准确的语言体系。而这个过程的潜移默化和用时之长是任何一个第二语言都很难达到的。在自己无法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听力能力是否又过关呢?!当你听到一个单词都无法反应它的正确意思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及意思的时候,又如何期待自己脱口而出呢?而这个是做成堆的卷子和背海量的单词永远无法帮你提高和改变的,多努力都徒劳无功,因为方法一开始就是错的!
所以我们再思考一下,我是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么?我真的能听懂别人的问题和内容,或者听到过类似的问题外国人是如何回答的么?如果这些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难过自己一句口语都不会说了。
或许在我们感叹口语无法表达之前,应该唏嘘于这十几年我们是否真的“学”过。